金色的鱼钩——记龙山列宁红军小学校长殷明发

金色的鱼钩——记龙山列宁红军小学校长殷明发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05-20 字体大小:

通讯员 向碧波长满红锈的鱼钩,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。”评委和旁听教师自发的响起了掌声,在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中,殷明发执教的《金色的鱼钩》获得了一等奖的第一名。

这个刚从乡村招考上来的小伙子,还有点真本事。”当时办学规模排名亚洲第一的龙山县东方红小学,人才济济,一课成名的殷明发,让同事们刮目相看。


活泼的课堂,学生们成为了他的粉丝;出众的素养,领导们对他寄予厚望。一步步走上教育行政管理的岗位,先后担任学校的教研员、教科室主任、业务副校长。

20173月,殷明发放弃县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,收拾好行囊,走马上任龙山县茨岩小学校长他说:“我这个快长锈的鱼钩,或许在农村学校会闪烁金色的光芒。”


生源流失移民、师资队伍失调、学校建设滞后,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,在茨岩小学表现的淋漓尽致,召开的第一次全校教工会,近半数人未按时到岗无果而终

开弓没有回头箭,做规划、跑项目、办手续、争资金,他一年就争取到资金2600余万元。教学楼、办公楼、图书馆、大礼堂、运动场、校园广场等应有尽有

茨岩塘镇是革命老区,被誉为武陵山中的“遵义城”,作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后出发地,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文化博物馆,这让他看到了乡村办学的契机。

农村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78%。很多学生虽然留守在家,为了学习有着许许多多的困难,向蓉蓉、谢应龙等同学,每天上学需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,寒来暑往从未迟到。

殷明发问他们:“这样读书苦不苦?”。孩子的回答让他惊讶:“您说小红军过雪山、爬草地,二万里长征都走过来了,我们这点苦算什么!”



向光友、向光明两兄从小失去父亲,多病的母亲带着他们生活在龙山最贫困的面上村。每次上学来需要把家里的土豆、玉米背到山下的集市上卖后换钱读书。

这些大山里的孩子,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,但在他们心中,这都习以为常:我们现在苦点,是为了以后不苦,想通过读书改变我们的命运,让妈妈过好日子!

将红色文化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。坚持做到“用红色文化育人,以红军精神感人”,塑造孩子“做有红军精神的现代少年” “让每一颗红星都闪亮”

走进校,到处都是“红色印记”。课堂铃声是“军号”,“小红星”装饰随处可见,教学楼最醒目的位置悬挂着“红军精神”内涵,楼梯间悬挂着“红色诗词”。

将班级流动红旗命名为“战斗班”“尖刀班”“硬骨头班”被授予荣誉称号的班级增加进入学校4D影院观影一次,争夺荣誉的意识在学生心中发芽很快。

每周国旗下的讲话,殷明发都亲自上阵,讲红色故事、讲红军精神。开学第一课是重走长征路、参观红色遗址、祭奠先烈、吃红米饭南瓜汤、观看红色影片。

学校红星广播站播的也是“红军战斗在龙山”的系列故事。“我们必须时刻铭记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,并深深植根于每名学生的心中,让每个孩子都具有续跑的能力。”

红军精神代代传。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培养了许多红军干部和学生。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下去,这是我的工作学校就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

在偏远落后地区,乡村学校的使命更艰巨,办学不仅要有城里学校的影子,更要走自己乡村化的道路,必须具有“农”的特色,把课程真正扎根在乡村土壤上。

学校后方有一块4亩的闲置土地,“乡村学校最大的资源就是广阔的乡土,得天独厚”。有着乡土情结殷明发开辟了全县农村中小学第一个劳动教育基地。

结合茨岩塘的气候、土壤等特点,学校编写了一本劳动教育校本教材,这本教材图文并茂,学生学了便知道在什么时节适合种好什么农作物。

腿脚有泥,手上有茧,师生们在劳动实践基地种上了玉米、小米、白菜、黄瓜等20多种作物,让学生体验开垦、播种、收获、品尝等劳动过程

农田、农活、农作物、农村、农人”学校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比、展览孩子们搞劳作都很起劲,大家自产自销,种的蔬菜都由学校食堂按市场价收购

农村学生当中有大部分挤不过高考的独木桥,他们还将回到农村。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、“农”的教育,他们如何扎根农村?” 殷明发的这句话说的实在

如今,该校的劳动实践基地从最初的4亩扩大到23果树、花卉,琳琅满目的绿色青翠欲滴每个学生的身上,依然带着民族文化的根,不变祖辈勤劳的本质。

为孩子唱一首生日歌、拍一张生日照、送一份小礼品、给一个拥抱、过一次集体生日。殷明发也关注着学校的留守儿童,为他们带去自己的一束光。

学校与教体局、县教科所、团县委、县妇联、上海惠迪吉公益基金会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,邀请惠迪吉公益基金会来学校对进行三天的心理健康教育。

长沙市的爱心人士与49名贫困学生结为帮扶对子,他们将资助这些孩子读到大学。龙山县的妇联组织县内爱心人士帮扶学校的留守儿童达100多人次。

短短几年,学校接受各类捐资200万元,资助贫困学生400人次,学生入学巩固率100℅,辍学率为零。学生人数由378人上升到615人。

该校601班谢昌松同学,专门从县城转学回乡读书。他说:“我们学校比县城学校还好,大家每天早上都喜欢来学校上学。”实现乡村流向城区“逆生长”。


教育是温水泡茶的事业,在乡村振兴中,鱼钩或许成了珍贵的藏品,但教给孩子们渔的方法,让红色有继承,让贫穷不再传递,这就是他六年交出的一份答卷。

202110月,茨岩小学被授予“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龙山列宁红军小学”,成为目前湘西州唯一一所红军小学殷明发被评为湖南省十佳“乡村好校长”。

相关文档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
2019close.png 关闭 2019dayin.png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