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垣县芙蓉学校研学活动: 从十八洞出发,赴一场红色与科技的成长之约
本网讯(通讯员:石小雪)“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……”6月16日清晨,花垣县芙蓉学校五年级的孩子们用童声唱响的旋律,为2025年 “从十八洞出发”红色研学之旅拉开序幕。这场融合湘西红色资源与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,让孩子们在行走中触摸历史脉搏,在实践中感悟时代精神。
在十八洞游客服务中心广场,老村支书的讲述让 “精准扶贫” 从课本跃入现实。“当年总书记来这里,问大家苦不苦,咱们苗家儿女从此踏上脱贫路……” 孩子们围坐在石阶上,听着“大姐的故事” 与 “穿针引线绣致富”的鲜活案例,在梨子寨的吊脚楼间寻访 “幸福人家”的变迁。精准扶贫陈列馆里,从“春到苗寨”到“春漫神州”的五部分展陈,用实物与影像串联起党带领人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奋斗轨迹。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里,苗汉双语的史料展板与各民族交往的老物件,让“十二个必须”的理论化作可感知的民族团结图景。
马鞍村的非遗手工课上,苗族绣娘手持彩线示范“数纱绣”技法。“苗绣的每一针都藏着祖先的智慧,凤凰纹是吉祥,水波纹是乡愁。” 孩子们穿针引线,在蓝底布料上绣出稚嫩的图案,指尖触碰的不仅是丝线,更是苗族文化的活态传承。当《领航的旋律》音乐党课在放映厅响起,《东方红》《春天的故事》等时代强音与苗家飞歌交融,孩子们在旋律中触摸百年党史的脉搏。
午后的矮寨大峡谷云雾缭绕,孩子们手持放大镜观察页岩层理,用稀盐酸实验探究岩石成分,在悬崖栈道完成地质考察记录。来到矮寨大桥,测量仪记下峡谷跨度 355 米、桥面距谷底 355 米的震撼数据,讲解员揭秘 “五大世界级难题”的攻克历程:“当年建设者在绝壁上‘啃’出桥墩,用火箭抛送先导索创造奇迹!”当孩子们亲手拼装大桥模型时,金属构件的碰撞声仿佛奏响科技兴国的序曲,而俯视脚下的抗日公路立交桥,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读懂 “民族脊梁” 的深意。
暮色中,孩子们捧着写满感悟的研学手册返程。从苗寨炊烟到大桥飞虹,从绣针起落至仪器测量,这场研学将湘西的红色基因、民族文化与科技精神编织成生动的成长课。正如带队老师所言:“当孩子们在十八洞村听懂‘精准扶贫’的初心,在矮寨大桥看见‘中国力量’的模样,教育的种子便已在行走中生根。”
(初审:张 野 复审:李 彬 终审:王耀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