携手铺好成长路 —— 古丈县着力构建“三维协同”育人生态
本网讯(通讯员 向 蓉)近年来,古丈县紧扣“立德树人”这一根本任务,坚持价值引领,创新实践育人模式,全力构建“校风筑基、学风固本、家风润心”的三维协同育人生态,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,树立正确价值取向,养成良好品德,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德育润物无声
每年春天,茶园沃野一片生机。古丈县的师生们变身“小茶农”,在采茶季中体验劳动的艰辛,感悟生活的真谛;芙蓉学校将《三字经》中的文明礼仪改编成具体行为准则,润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;默戎镇的师生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苗鼓技艺,将廉洁格言融入鼓点,演绎出正气长歌……
古丈县持续打造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教学品牌,将思政教育延伸至红色地标、田间地头、产业一线,把廉洁文化、红色故事融入歌舞、小品、朗诵、书画等文艺作品,并呈现在师生身边。从单纯理论灌输到双向情感共鸣,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。
每天晚餐后,县民族中学的“红色宣讲员”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党史教育基地。这种由学生轮岗担任党史宣讲员的机制,让学生在党史国史中汲取红色精神,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。“宣讲和学习让我深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”担任宣讲员的九年级学生龙同学自豪地说,“今天做时代好少年,日后当祖国建设者!”
多元课程赋能
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需求,古丈县不断完善“课堂 + 拓展 + 特长”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,通过“精准帮扶——跟踪评估——动态调整”的管理闭环,推动实现“德智体美劳”五育并举。
县民族中学每天组织学生开展30分钟的“观时事·记要点·议发展”三维素养提升行动,通过速记热点、分组研讨、主题辩论等形式,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质量,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,引导学生扣好“人生第一粒扣子”。
该县创新引进“科技AI + 体育”智慧体育课堂模式,利用AI技术精准计算学生成绩、分析动作,生成评分排行榜,助力体育老师调整教学策略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教学。各学校优化校园场地,划分专属游戏区域,让学生释放压力,提升课堂效率。“压力释放了,上课也就更专心了,这样的‘加长版’课间,大家都爱。” 上完体育课的学生杨亚儒开心地说。
茶艺、书法、苗鼓、田径等课后服务已实现县域各中小学全覆盖,涵盖科技创新、民族体育、非遗技艺等项目。孩子们在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的同时,真正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自主,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。
同心同向育人
“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,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,学会了与青春期孩子沟通。”在古丈县第二完全小学家长会上,一位家长对家校社“教联体”建设竖起了大拇指,“现在看来,加强三方沟通太有必要了。”
古丈县积极构建“家校社立方体”协同育人机制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定期为家长提供育儿“锦囊”。如邀请家长参与“膳食委员会”和“食堂监督岗”,增进三方信任;利用童声合唱团,在节会活动中唱响“廉洁金曲”,以好家风涵养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。2024年至今,先后开展“好家风好传承”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30余场,覆盖师生超10000人次,收获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。
此外,学校老师还鼓励孩子们走出校门,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,在社区帮扶、科普宣传、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,传承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精神。
在这样的环境浸润下,鲁缘、石文彬、向麟趾等一批“新时代好少年”从追逐榜样到成为榜样,激励引导着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,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(初审:张 野 复审:李 彬 终审:王耀宗)